《走近佛教》有声书(十)

《走近佛教》有声书(十)




二、破疑生信

若人种善根,疑则花不开。


信心清净者,花开即见佛。


疑是离间之毒,是损伤慧命之刀。它使我们无法接触到宽广而高贵的真理。


信是人生益友,是旅途资粮。它能消灭贪欲、骄慢和恐惧,能使人常有在佛前之念,常有被佛拥抱之念,使人感到与佛同在,与佛同行,与佛同住。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变得越来越“精明”,甚至有些神经质,以至于把怀疑本身当做真理。在我们眼里,一切都不可信,一切都没有希望,一切都不能遵循。 我们盲目地怀疑一切,好让别人把我们当成有智慧的人。随时指出什么是错的,而不去问什么是对的,而且还不假思索地嘲讽传统的精神理念,否定以善意或平常心 所完成的事情。


我们错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当成真理,如果听到陌生的说法,那一定要打个问号。岂不知,人类的认识能力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所观察的范围,在宇宙当中仅是一粒微尘而已。


佛法是万物本具的真实,并非佛所创造,只是佛通过修证将其揭示出来而已。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如法修行去证明它,犹如自然科学中的法则,可以重复验证。


佛说:


我所说法,唯信能入。


什么是信?


信就是相信佛的智慧,而非相信自己的智慧。相信佛所说的话,才能契入佛法。


佛法之宏深,非凡夫智慧所能测度。我们首先要多多听闻,从中获得信心。


对于听闻佛的教法而信心深厚的人来说,喜悦之心自然生起。


入此境地,当不再进入迷惑世界。




三、好的开端


(一)启发自己


学佛是通往觉悟的唯一道路。因此,必须虔诚、恭敬、严谨。


而从另一个侧面看,学佛又像一门艺术,我们应该灵巧地启发自己进入祥和、喜悦的气氛之中。


我们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得灵感:初升的红日,潺潺的溪流,浩瀚的天空,静谧的月色,拂面的海风……所有一切美好的景色都能在我们心中唤醒另一片天空; 我们可以找一些令自己神采飞扬的音乐,用来敞开自己的心胸;我们可以将一些令自己感动的诗偈或教法带在身边,随时提升自己的境界;我们也可以倾听一位法师 的开示,或听听神圣的唱诵;我们还可以在房间里点燃一炷香,摆放一束花,供奉一尊佛像或几本经书,简单而庄严。这样,我们的房间就会变得温馨而神圣。我们 就像会晤老朋友一样,喜悦而快乐地融入佛法之中。




(二)简单仪轨


佛堂:选择一间净室,于正位摆放佛像,时常礼拜。佛前一杯净水,每日更换。


若无条件,可不设佛堂,暂以佛经代替佛像礼拜即可。


佛像:愿生极乐世界的净土行人,专供阿弥陀佛一佛。朝夕瞻礼阿弥陀佛,表达景仰、归命、亲近、思念、感激之情。


正信的佛弟子,不供奉玉皇大帝、财神等,更不供奉大仙。他们和我们一样,也是六道众生,也需要佛陀的救拔。


佛珠:手持佛珠,称一声或数声佛号,拇指数一粒珠,用以记数,达成相续念佛(也可用计数器计数)。


顶礼:亦称“和南”“头面接足礼”。众生恶业深重,须要顶礼弥陀,祈求垂慈接引。


顶礼之时,五体(两肘、两膝、前额)投地,双手于头的两侧掌心向上接住佛的两足(象征佛的福德和智慧)。


具体步骤如下:


1.合掌(十指并拢,掌心微空,置于胸前)。


2.躬身,左掌不动,右掌掌心向下按于拜垫中央,双膝跪下,左掌掌心向下按放左前方,右掌移至右前方,左右掌与肩同宽,额触垫上两掌间。


3.两掌外翻,掌心向上(接佛足),稍停片刻。


4.两手曲指内转,仍按于原处。头离拜垫,右掌掌心向下撑于拜垫中央,左掌立胸前,起身,合掌。


5.重复以上动作。礼拜结束时合掌曲躬,结印问讯(弯腰近九十度,手由合掌放至腹前结弥陀印——两掌掌心向上,指尖相对,右掌置左掌上,拇指相抵,余四指相叠——回复直立时,两手食指、拇指相抵,举至齐眉,尔后合掌当胸)。


动作宜平和、舒缓。


可以边礼拜边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平时如果未曾留心上述仪轨,单以至诚恭敬心而礼敬、称念,亦无不可。


(三)三皈


成为佛教弟子的第一步就是皈依三宝。


“皈”是归投、归向。“依”是依止、依托。


“三宝”即佛宝、法宝、僧宝。“宝”是稀有难得、尊贵无上之意。


佛圆满觉悟了宇宙人生的真理,是众生的导师、慈父,所以称为宝。


法有让我们离苦得乐、转凡成圣的功能,所以称为宝。


僧有舍家弃欲、奉献佛教的恩德,所以称为宝。


【三皈依】


三宝—–持三宝—-自性三宝


—–十方一切诸佛—–自性之觉


—–佛所讲的经典—–自性之正


—–传持佛法的僧团—–自性之净


如同一个人堕落在波涛汹涌的大海当中,濒临灭顶之灾,忽然发现一艘大船,于是奋力呼喊求救,当即遇救登船,获得新生。


人在世间,烦恼重重,若肯发心皈依三宝,则苦海可出,生死可了。


选择佛教作为终身信仰之后,可以请一位法师主持一个皈依仪式。庄重的仪式能够坚定我们的信心,升华我们的人格。


过去,有一位忉(dāo)利天(第二层天)的天子,天福享尽,七天之后就要死了。昔日的欢乐都离他而去,美丽的天女不再亲近他了,本来熠熠发光的身体现在变得毫无气色,腋下散发出汗臭,污秽不堪。


当他得知自己将要投入猪胎,就躺在地上哀伤流泪。


天主得知此事,指示他诚心皈依三宝,教他口念:


皈依佛,两足尊。


皈依法,离欲尊。


皈依僧,众中尊。


他便照着天主的指示,皈依了三宝。


七天的时限一到,他便死了。


天主很想知道这位天子死后生到何处,就遍观天上地下,但怎么也没发现他的下落,于是只好去请教佛陀。


佛陀告诉他:“你们天人只能看到下面,看不到上面。那位天子由于皈依三宝的缘故,转堕为升,已生在兜率天(第四层天)了。”



(四)五戒


五戒是佛教的根本戒律。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五 戒】


不杀生 不杀害有情众生


不偷盗 不盗取他人财物


不邪淫 不发生违背社会伦理的性关系


不妄语 不妄造虚言、隐瞒事实


不饮酒 不喝酒


众生和我们一样,都珍爱自己的生命。剥夺众生的生存权,无疑是残忍的行为。而且,众生被杀害时要遭受极大的痛苦,其亲眷也会凄然悲恸(tong)。根据因果法则,杀生种下身遭痛苦、亲眷悲恸之因,所以当持不杀生戒。


贪取非分之财是可耻的行为。世人谋生不易,一旦失窃,就会遭受损失,生大苦恼。根据因果法则,偷盗种下未来贫贱、身心忧恼之因,所以当持不偷盗戒。


邪淫上逆天理,下乱人伦,自为衣冠禽兽,他人名节破损。根据因果法则,邪淫种下遭人凌辱、家眷不贞之因,所以当持不邪淫戒。


口是心非,欺骗他人,不但会失去他人的信任,更会使善良的众生受到伤害。根据因果法则,妄语种下口舌不灵、受人弊弃之因,所以当持不妄语戒。


饮酒过量会使人神智不清,不仅失态于人前,更能生起邪念恶行,久而久之,身体受损,恶名流布。根据因果法则,饮酒种下愚痴之因,所以当持不饮酒戒。


世尊之所以告诫我们要以戒为师,正是因为我们五浊恶世众生身常为恶,口常言恶,意常念恶,自己却全然不知,急急趋向恶道,甚为可怜。


戒律可以调伏我们的恶念,增长我们的信心,减少我们的烦恼,使我们厌舍恶行,专心办道,使佛教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受戒要审慎郑重,受戒后要谨守勿犯。如果难以全持五戒,可部分受持。



(五)一门深入


在探索过各种传统行法之后,应选择某一特定法门,千万不要陷入“购物心态”:从一种教法到另一种教法,从一位师父到另一位师父,到处选购,不肯一心 一意地修持任何一种法门。这样一来,在继续寻找的同时,寻找本身就成为固执的观念,使自己变成一位修行的观光客,忙得团团转,却没有一点成绩。


专修一种法门并不是要限制我们,而是修行实践的必然要求。虽说门门皆入涅槃城,然而就近入城之时,只能选其一门。我们应以全副身心遵行这种教法,同时以开放、恭敬的态度对待其他一切法门。


鼯鼠学会了五种本领:会飞,会跑,会游泳,会打洞,会爬树。


但它这些本领一样也没学精:会飞,但飞得不高;会跑,但跑得不快;会游泳,但游得不远;会打洞,但打得不深;会爬树,但爬不到树顶。


名义上它学会了五种本领,用起来却一样也不中用。

 

  南无阿弥陀佛……



公众号: zhdhdb ,智慧导航

《走近佛教》有声书(十)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智慧导航点播系统

排寒系统学习内容点这里

购买排寒工具请扫下方二维码,或  直接点这里,也可以加微信zhdhtv转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