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佛教传入中国两千多年,
已与中国文化融为一体。
而我们却对佛教一无所知,
甚至有着种种的误解和偏见。
你知道佛教怎样看待世界和人生吗?
你知道世界上为什么有这么多人信仰佛教吗?
你想了解自己的人生和未来吗?
你想获得人生真实的快乐和幸福吗?
你并不一定要信仰佛教,
但却不能不了解佛教!
好,就让我们一起
——走近佛教吧!
第四章 认识佛教
人能生存在这个世界着实不易:生活压力无处不在,灾难打击不期而至,自心的堕落令人厌烦……
然而,似乎又不得不随波逐流。
“难道就这样一直到老?能否摆脱苦恼?如何找到光明?”
这些疑问促使我们去揭示命运,出离痛苦,超越自我。
当我们在这个浊染的世界试图寻觅一方洁净的精神家园时,我们最终会走近佛教。
一、佛陀应世
很久很久以前,迦叶佛在我们这个世界教化众生。有一位生生世世一直在追求真理的护明菩萨,他悲天悯人,刻苦精进,经过漫长时劫的修行,功德即将圆满。
护明菩萨观察世间生老病死,诸苦逼迫,众生造种种恶业,受种种恶果,无法解脱,就发大誓愿,下生人间,向众生示现成佛之道。
菩萨投生到迦毗(pí)罗卫国,取名乔达摩•悉达多,父亲是净饭王,母亲是摩耶王后。
悉达多太子生长在王宫,享尽人间快乐。
长大后的太子观察众生的生老病死,感叹世间苦痛,起慈悲之心,经常于树下结坐冥思,试图解开生死的玄妙。
为了寻求解除苦恼的方法,太子于19岁时悄然离开王宫,出家求道。
太子首先参访当时最杰出的精神导师们,并掌握了他们的教义和修法。但他发现,这些教义无法引导他达到究竟解脱。最后,他决意凭借内力,自求解脱。
悉达多太子来到伽耶(qié yē)城外的的尼连禅河边,独自于树下结座,示现极苦之行,日食一麻一麦。
六年之后,消瘦不堪的太子放弃苦行,在尼连禅河里洗去积垢,接受牧女供养的乳糜,恢复了气力,来到一棵枝叶茂盛的菩提树下,面向东方,结吉祥草为座,发大誓愿:“不证菩提(正觉),不起此座!”
太子于菩提座上出入禅定,圆证神通,降伏魔怨,放大光明,目睹明星,豁然大悟,彻证无上正等正觉,成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佛陀。
从此以后,太子就以释迦牟尼佛、世尊(被世人尊重)、如来(乘如实道,来成正觉)、天人师(一切天、人的导师)等十种尊号闻名于世。
世尊观察十方世界,喟然慨叹:
奇哉,奇哉!
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
唯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
意思是:世间一切生命,本体都无比奇妙,都具有佛的智慧与功德,只是因为众生抱持自己的虚妄想象,以为真实,所以不能亲身证得。
世尊的开示道破了宇宙的玄妙,也道尽了宇宙的玄妙。这是十方如来的心髓,是一切佛法的源泉,一切经论、一切法门莫不以此为根本,莫不由此推演而成。
世尊共说法49年,难以计数的众生因听闻了他的教法而从苦恼中解脱出来,获得永久的快乐。
世尊在80岁时,观察世间度缘已尽,教化之事已毕,就舍弃肉身,在拘尸那城外的双树林示现涅槃(niè pán,超越生死,常住法身),回到原来不生不灭、永恒、快乐、寂静的境界。
二、一代时教
佛教自世尊创始以来,历经两千五百多年,一直影响着东方人的精神生活。它涉及哲学、科学、文学、艺术、教育学、心理学、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对中国 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所熟知的古典名著,比如《西游记》《红楼梦》等,无一不是植根于佛教土壤;“不可思议”“皆大欢喜”等很多常用词汇都源自佛教 典籍;作为幸福吉祥的象征,很多家庭都供奉观世音菩萨;进入寺院,尽管人们不一定信仰佛教,但大都会做庄严的礼拜。
可是,我们并不一定真正了解佛教。我们会想:烧香拜佛不就是为了祈求平安吗?信佛不就是为了有个精神寄托吗?佛所说的那些不可思议的事情,我们没必 要反对它,仅此而已……总之,很少有人想真正加入佛教的行列,因为一般人脑海中的佛教人物形象,多半被文学作品肆意歪曲,比如唐僧的懦弱迂腐,又如法海的 不近人情,还有,贾宝玉因家道败落才遁入空门……
《现代汉语词典》对“宗教”一词作了这样的解释:“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虚幻、歪曲的反映,要求人们信仰上帝、神道、精灵、因果报应等,把希望寄托于所谓天国或来世,从精神上解除人们的武装。在阶级社会里,剥削阶级利用它来麻醉人民,以维护其统治。”
所有这些,使我们这一代人对佛教产生了负面印象:消极、愚昧、另类、不合时宜。
当我们突破种种成见,庆幸自己由迷入悟,并热心向朋友们宣说心得的时候,一些朋友却以为我们误入歧途,走到了消极避世的极端。他们对佛教并不一定了解多少,但却有很多见解,比如: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提倡佛教是一种落伍的迷信思想,只有那些悲观逃世的人才遁入空门。”
“佛教大谈玄妙高深的理论,不能与实际人生相结合,空谈无补。”
“好人没得好报,恶人却福寿双全。所以,因果报应并不可信,其实质就是宿命论,无非是劝人为善而已。”
“人死如灯灭,一了百了,不可能有轮回,不可能有天堂、地狱,不可能有极乐世界。而且,生前死后都是渺茫之事,享受现实人生才是最重要的。”
总之,人们对佛教误解最深的,莫过于“迷信”二字。
世人迷信的对象大多是神祇(qí,地神),又因为佛教并不否认神祇的存在,这很自然地使“佛教迷信”几乎成为定论。
佛告诉我们,宇宙间一切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变化都遵循着一定的自然法则,这便是因缘生法:一切事物必须由适当的因(内在因素)配合适当的缘(外在条 件),才能出现种种不同的形态,进而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里发展、变化乃至消亡。缘聚则生,缘散则灭。任何一种事物都和它周围的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 互依存,不可能脱离整体而独存。宇宙间的一切万物皆是众生的共业所感,绝不是由所谓全知全能的神所创造和主宰的。
佛还告诉我们,佛性人人皆有,而且人人具足,不因为是圣人而有所增加,也不因为是凡夫而有所减少。只要依法修行,人人皆可成佛。佛并不主宰任何事情,只是告诉我们解脱的方法。
世尊在住世的时候就告诫弟子不得迷信:
不得事余道,不得拜于天,
不得祠神鬼,不得视吉良日。
佛教并不是否定神的存在,而是否定神的全能,只是把他们当做众生的一种而已。尔今,就连西方学术界也将佛教认定为无神论的信仰。
爱因斯坦说:“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共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
佛教是世尊的言教。信仰佛教即是以佛为真理,以佛为依靠,为导师,为榜样,为助缘,最终成为同样福德圆满、智慧圆满的佛。
信仰佛教可以使我们破除迷惑,走上正途。对于这一点,只有真正入门的人才能有亲身体会。如果对佛教只是道听途说、一知半解便妄下结论,则无异于坐井观天。
佛法从世尊的大悲智海中流露出来,是在空却了对观察主体、被观察对象的执著的情况下所证得的。因此,不因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有所变动。
佛法是为救拔一切众生的苦厄(è,灾难)而建立的,它普遍适用于整个法界(宇宙),对任何一种众生都不存在偏见。人类能从佛法中获得利益,其他众生也能从佛法中获得利益;善人在佛法中成就,恶人同样能在佛法中解脱。
简单地说,佛法解说了下面这些内容:
(一)宇宙万物如何生灭;
(二)生命如何变现,如何轮转;
(三)众生苦恼的来源及如何摆脱苦恼;
(四)众生如何通过修习正法离苦得乐;
(五)诸佛菩萨如何于恶世之中普度众生。
近年,世界各地出现了不少自称与佛教有关的教派、法门或功法,即所谓“附佛外道”。他们打着佛教的旗号,用似是而非的言说歪曲教义,混淆了人们的视听,损害了佛教形象,对社会也没起到好的作用。很多善良的人,由于一时的心理需求,慌不择路,误入歧途,最终不能自拔。
所以,最起码,了解一下佛教也是对自己的一种保护。尤其是作为生活在东方佛教文化圈内的人,如果对佛教一无所知,实为一大憾事。
三、三藏典籍
世尊的弟子把世尊49年所宣讲的佛法记录下来,就是我们所见到的佛经。
佛教三藏教典博大精深,阐明宇宙万法的真谛,指示修行的正道。
三藏是指经藏、律藏、论藏。经藏收录了佛的言教,律藏收录了佛教戒律,论藏收录了历代祖师大德的论疏。《中华大藏经》共有二万余卷,容量之大,足以让任何天才学者穷经皓首。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佛经是从梵文(梵,fàn,古代印度)翻译过来的。中国的译经工作从东汉开始,到了隋唐时期,政府专门设立译场,人员多达数千,职 位包括主译、证义、证文、书字、笔受、缀文、参译、刊定、润文、梵吹等,分别负责宣读、翻译、记录、校对、调理语法、润色辞句等工作。每一部经典在翻译过 程中都几经考订,即使一音之微也辨之至切。
从以上的介绍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佛经翻译工作是极为严谨的,因此就保证了汉文佛经的品质。
四、佛法传播
世尊应化之时,佛教流行于中印度恒河流域。
印度孔雀王朝时期,在连年征战中杀戮甚众的阿育王遇沙门说法,心生悔悟,皈依(皈guī,身心归向)佛教,奉佛教为国教,广建寺塔,并向境外大力推行,东至缅甸,南至斯里兰卡,西至叙利亚、埃及等地,使佛教逐渐成为世界性宗教。
佛教在亚洲,按传播路线可分为南传佛教和北传佛教。向南最先传入斯里兰卡,随后传入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等国;向北由帕米尔高原传入中国,随后传入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南传佛教以小乘为主,北传佛教以大乘为主。
“乘”是运载的意思。小乘是指按照佛的言教修行,着眼于自身解脱的修行方法。大乘是指修菩萨行,致力于一切众生解脱的修行方法。大乘可以比喻为以大船运载众生度过苦海,到达彼岸。
19世纪末,西方世界开始对东方宗教产生兴趣,佛教在欧洲、美洲、大洋洲得到了广泛传播。
在漫长的传播过程中,佛教完全以一种和平的方式赢得人心,总是以榜样的方式来弘扬,而不是强迫信仰。佛教的教义使现代医学、哲学、心理学、生态学等广泛领域受益匪浅,却并不强求享受这一精神财富的人们皈依佛门。
一天,一只海蛙造访一只终生没有离开水井的老蛙。
“你是从哪里来的?”老井蛙问。
“来自大海。”海蛙回答。
“你的海有多大?”
“大得很。”
“你是说像我的井四分之一大?”
“大多了。”
“大多了?你是说像我的井二分之一大?”
“不!大多了。”
“像……我的井这么大?”
“不能相比。”
“绝不可能!我要亲自去看看。”
它们一起出发。
当老井蛙看到大海时,竟吓得脑袋爆炸。
我们把生命造作成黑暗狭小的笼子,却又把它当成整个宇宙。我们被关在这个笼子里,很少有人能够想象外面世界的存在,很少有人初闻广大的佛法而不怀疑。
南无阿弥陀佛……
公众号: zhdhdb ,智慧导航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智慧导航点播系统
购买排寒工具请扫下方二维码,或 直接点这里,也可以加微信zhdhtv转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