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有关“江浙沪儿童普遍暴露于多种抗生素”的研究结果显示,在研究中监测的1000名儿童中,至少有58%的儿童尿样中检出一种抗生素,1/4的儿童尿样中检出两种以上抗生素,有的尿液样本中能检出6种抗生素。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卫生化学教研室周颖副教授课题组与流行病学教研室赵琦副教授课题组合作,历时1年,从上海、江苏和浙江三地选择1000多名8~11岁在校儿童随访人群,连续收集晨尿后,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分析尿中5类共18种抗生素含量,其中包括5种大环内酯类、两种β-内酰胺类、3种四环素类、4种喹诺酮类和4种磺胺类。
化验结果显示,18种抗生素在尿样中均有检出,检出频率在0.4%~19.6%之间,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一种以上抗生素在尿样中被发现的频率为58.3%,至少两种及以上抗生素或抗生素类别在尿样中同时发现的频率分别为26.7%和23.5%,而且在一份尿样中最多同时能检测出4类6种抗生素。尿样中抗生素总浓度之和在每毫升0.1~20纳克之间的尿样占47.8%,部分尿样抗生素浓度超过每毫升1000纳克。
这说明,样本儿童体内确实存在低剂量的抗生素成分。
儿童体内抗生素来自哪儿
儿童体内的抗生素成分来自哪里?这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
课题组研究人员表示,目前还不知道被监测儿童体内抗生素的具体来源。“这些抗生素是如何进入人体的,需要做进一步的细致研究,这样才能采取措施减少抗生素暴露。”
记者调查发现,临床抗生素滥用、环境和食品抗生素污染被普遍认为是主要来源。
孩子生病后,近30%的家长会擅自给孩子服用减量的成人药品或抗生素,中国人均年消费抗生素量大约为138克,是美国的10倍。
去年4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助理总干事福田敬二在日内瓦记者会上强调:“滥用抗生素现象不仅在一部分贫困国家,已经蔓延至所有国家,情况极为严峻。”
而在我国,居民用药知识普遍匮乏,用药行为不规范问题广泛存在。抗生素类药物成为家庭常备药,人们只要有点儿头痛脑热,都会习惯性地吃上几片。
卫生部门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国每年生产抗生素原料大约21万吨,使用约18万吨,人均年消费量约138克,而美国仅约13克,不到我国的1/10。
中国科协发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孩子生病后,近30%的家长会擅自给孩子服用减量的成人药品或抗生素,有时多品种联合使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12年发布的公众安全用药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有23.9%的居民感冒之后马上使用抗生素,还有8.9%的居民在腹泻之后马上使用抗生素。
美国国家药监局早在2007年就曾发出警示,两岁以下的小孩,原则上不使用抗感冒药。至于通过输液治疗感冒,在美国更是难以想象。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临床药理学曾繁典教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抗生素本身是安全的,却因为滥用酿成大量的药害事件。
环境中残留的抗生素会通过生物链对人体构成潜在危害,而食用含有抗生素的肉类可能引发抗药细菌爆发,威胁人类健康。
根据发布的研究结果,此次研究还从儿童体内检测出临床已经停用多年,但在环境和食品中经常发现的抗生素含量。比如金霉素、恩诺沙星、泰乐菌素等3种抗生素,一般只限于畜禽使用,但此次研究中在儿童体内均有检出。
研究表明,抗生素被机体摄人吸收后,大部分通过粪便和尿液排出体外,对土壤和水体等环境介质造成污染。环境中残留的抗生素又会通过生物链对人体和其他生物体构成潜在危害。目前,环境中抗生素污染引发的细菌耐药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挑战。
周颖2014年6月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撰文称,婴幼儿和低龄儿童暴露于环境中抗生素诱导的耐药菌风险显著高于一般人群。另外,由于较低的自身免疫力和不良的饮食卫生习惯,周围人群的感染也极易引发儿童的感染。肺炎是婴幼儿死亡的首要因素,目前儿童肺炎链球菌的耐药率远远高于成人,除了临床抗生素的滥用外,环境中抗生素的污染也是不能忽视的因素。
另外,食用肉中的抗生素也成为专家关注的焦点。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日前刊发的一篇研究论文指出,随着全球对肉类食品需求的不断增长,猪、牛、禽类肉中的抗生素含量也在快速上升。我国肉类消耗越来越多,其中猪肉是主要肉类食品,相关的研究指出,猪肉中的抗生素是牛肉的5倍,而禽类肉中抗生素含量仅次于猪肉。
对于肉中为何会出现抗生素,文章称,是因为在养殖过程中使用抗生素可以快速催肥,并且可以避免在拥挤肮脏的环境下传播疾病。
研究资料显示,2010年全球农场使用了约6.3万吨抗生素,估计到2030年这个数字将增为10.5万吨。食用含有抗生素的肉类可能引发抗药细菌的爆发,根据之前的研究,如果不加控制,到2050年,耐药菌可能会导致一千万人死亡。
地表水抗生素检出率和浓度高
由于研发能力、企业竞争、消费者依赖、政府管理等多方面原因,我国使用抗生素的情况令人担忧。
据国内一家研究机构发布的《中国抗菌素行业市场分析与投资价值研究报告(2014-2018)》显示,中国是抗生素制造、消费和出口大国。2010年,我国抗生素产量达21万吨,约8万吨用于临床,平均每人使用138克,为世界人均年用量10倍以上;用作动物生长促进剂或治疗的约10万吨,还有3万吨左右供出口。在2011年以前,我国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住院患者的抗生素应用率为74%,这一数字远高于30%的平均水平。
来自华东理工大学、同济大学和清华大学的研究者曾在《中国科学》杂志社科学通报发表评述性文章称,中国河流及湖泊等天然水环境中已调查研究约158种药物和个人护理品(英文缩写为PPCPs),其中包括68种抗生素类PPCPs。文章指出,大部分抗生素类PPCPs在中国地表水环境中检出频率都很高,地表水环境中的抗生素总体浓度也都高于西方国家。
研究团队成员之一、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赵文涛说,抗生素类PPCPs的来源可能包括:生活污水、医企或工业废水的排放;农业、畜牧养殖业及水产养殖业的直接排放或土壤渗滤;含PPCPs固体废弃物在垃圾填埋场的渗滤液等。
专家认为,随着分析检测技术的提高,PPCPs先后在污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等环境中被检出,且被证明可能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具有一定的风险。
养殖业是抗生素滥用重灾区
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教授、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委员肖永红表示,抗生素用得最多的是与我们餐桌时刻相关的养殖业,超过国内抗生素消费总量的一半。早在2006年,用于畜牧及饲料行业的抗生素就高达9.7万吨,占当时国内抗生素消费量18万吨的54%,有专家保守估计,现在畜牧及饲料行业抗生素用量比2006年将近翻一番。
肖永红教授分析说:“2011年我国开始整治以后,抗生素滥用的情况在大医院得到了很好的改善。但从我得到的一些文件来看,养殖业这一领域还是没有太大的改善。”
据了解,养殖业中抗生素的使用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饲料企业在生产全价、浓缩、预混料的过程中添加,主要用于预防疫病及促进生长。另一部分为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使用,采用拌料、饮水、注射、灌服以及环境喷洒等多种方式,目的多为预防和治疗畜禽疫病。
由于养殖密度大、畜禽疫病复杂多样再加上监管不力等多种原因,养殖业普遍存在抗生素过量使用甚至滥用等问题,这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且细菌耐药性的逐渐提高也为养殖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埋下隐患。
(综合新华社、《中国环境报》、《钱江晚报》报道)
公众号: zhdhdb ,智慧导航点播
始发于微信公众号: 智慧导航点播系统
购买排寒工具请扫下方二维码,或 直接点这里,也可以加微信zhdhtv转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