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滥用的时代,到底是中药毒还是西药毒?

下面这篇文章的投稿者,他叫陈陋之,他是学西医的,对中医也有独到的看法。文章观点仅供参考。

中国人自小的时候就常听到一句话,叫做“是药三分毒”,这句话被很多人理所当然地理解为“药物的毒副作用”。

是啊,化学合成药物泛滥的今天,可不就是“是药三分毒”吗?然而古人说这句话真的是这个意思吗?

现代科学很自信,他们研究一种化学分子式,将它代入人体内一系列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应用比较多的应该是“三羧酸循环”,我还记得上学时候背这个东西何其痛苦。

在一个假设成立的条件下实现治疗效果,这是多么感人的伟大发明!然而人体环境何其复杂,已知的、未知的茫茫多化学反应方法排列组合起来造就无数种可能,除了“三羧酸循环”,还有“TCA循环”、“糖酵解途径”、“戊糖磷酸途径”……各种循环途径如公路网一般交互错杂,如此条件下,那个“理想中的方程式”其命中率必然像汤姆逊冲锋枪一样感人。

(曾经有一个愤怒的美国人把仇家堵在楼梯间里,打空了满满一梭子弹以后只留下满墙的弹孔和一脸惊恐但是毫发无损的仇家。)

正因如此,事实上每一千个西药的构思理论中最终能做出成品上市的还不到一个。最后经过层层筛选最后成功上市的化学药物,其实是经过不停地试验、对比以后,有效成分中比较大的比例进入了“设想中的反应途径”。

无可避免地就要有一部分分子式走上了“岔路”,这些走上了“岔路”的分子式就产生了副作用。哪怕最后命中目标,也必然要像汤姆逊冲锋枪一样留下满墙的弹孔。难怪现代人要以“是药三分毒”来劝诫周围的人了。

我们再看看中医,红枣、枸杞、粳米、薤白、山药……这些随处可见,菜市场都能买到的东西都是“常用药”啊,请问毒在哪了呢?

马上就有人反驳我说:“中药有毒的也有很多啊,比如砒霜。”好吧,我承认,你举的例子充分暴露了你的无知,中药相关那么多书籍,有那么多常用的药物被标注“有毒”,毒性强弱都明确记载,你偏偏要用这个偏门的例子。

当年的医药只有三种来源,即:植物、动物还有矿物,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天然的。

以红枣为例,现代科学并不是无法合成一颗红枣,我相信实验室有能力复制出一颗外观口感可以乱真的红枣。可是这颗红枣必定是“死的红枣”,它没有天然的活性,种下去是长不活的,自己都活不了,怎么能救人呢?

还有人以“酒就是酒”这样的说法来贬斥药酒,可是酿造酒跟勾兑酒是一样的吗?如果有人说一样的话,那我们可以拼酒,我喝粮食酒,你喝勾兑酒,一瓶对一瓶,看谁先倒下。

说回红枣,如果让科学家把红枣里各种化学成分写出来,代入所有已知的人体内的反应途径,保准让科学家愁白了头。可是我们的古人已经把红枣的性状研究得很清楚了:红枣,性温,味甘,归脾、胃经。

一定有人反对:这算什么研究成果,红枣的那些成分能通过什么途径发挥什么效果,根本没有讲清楚,我们怎么相信你?对于抱有这样观点的人,我不想劝你,只是请有脑子的人想一想,如果由国家直接管辖全国所有小区的每一个物业,会是什么结果?

所以,真正的药性就只需要这几个字,大巧似拙。

中医都拿大毒当做宝贝,因为这是可以治大病的好东西。所谓的毒性,恰恰就是医者追求的药性,他们统称为“偏性”。

偏性大的是普通意义上的毒药,如砒霜;偏性小的就可以当做食物,就好像萝卜青菜。那么偏性是什么意思呢?

如果把一个健康人比做一根竖直的柱子,那么病人就是歪斜的柱子,人死了柱子就倒地了。柱子倒向不同的方向,就会产生不同的病症,药物的偏性就如同朝不同方向对柱子用力,柱子往东歪就必须向西扶,歪得越厉害就必须更用力才能扶正,这才是“毒药”的真正理解!

你给健康人的柱子猛推一把,不推倒才怪了嘛。

所谓药方,就是经过医师辩证以后,将各种药物组合起来,通过剂量加减,使得各个药物用力的方向配合起来,刚刚好迎合病人那根柱子歪倒的方向,达到“扶正”的目的。

著名老中医李可发明了“破格救心汤”,这个方子治疗心衰病人有奇效,多少西医准备通知家属的病人都被这张方子救了回来。

而破格救心汤成功的关键就在于里面大剂量的加入了“附子”,附子被明确定义为“有毒”的药物,标准用量3-15g。

可是我们看看用附子抢救的案例就会知道,一两百克最多算常规用量,如果病人危在旦夕,一次用一两斤也是完全可以且必要的。所谓15g的“标准”只是隔靴搔痒而已。

(我曾经吃到过70g,效果很好,而这只是用于冬日养生保健的剂量而已。)

再说回砒霜,其药性明确为性热,味辛、酸,有毒,归肺、脾、胃、大肠经。关于古代如何运用砒霜的传说暂且不表,近几年用砒霜治疗白血病的成果确是显著的。

17世纪起就有西医用砷剂治疗白血病,但是效果还是如同汤姆逊冲锋枪的命中率,原因是使用砒霜的西医并没有明确的医学理论体系指导用药。

直到近几年中国科学家参照古代文献明确了砒霜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五年无病生存率提高至90%以上,达到基本治愈标准。

是药三分毒,大家有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呢?不过药物终究是药物,使用一定要对症,需要专业医师指导,用错了好药也会对病人产生毒性,自古就有妄用人参致死的例子。

此文旨在告诉大家,千万不要讳疾忌医,当用药的时候一定要在专业指导下正确用药,千万不可以认为“是药三分毒”就拒绝用药,这是在拒绝自己康复的机会。

排寒系统学习内容点这里

购买排寒工具请扫下方二维码,或  直接点这里,也可以加微信zhdhtv转帐。